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尽管我们任课教师不能像辛勤的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师那样和学生一起住校,日夜守护着孩子们,我们利用学科的特点、发挥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坚守自已的教育教学阵地、和学生守望相助、共担责任。
董娜 《古代文学》主讲教师

1.线上教学的“利”
①信息获取更高效
在了解古代作家时,我发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可以更快速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在课上充分交流,这样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②学生参与机会更多
在线下每次发言只能一个学生,而在线上面对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同时打出文字,我感觉学生参与机会比线下更多。
2.线上教学的“弊”
①网络拥堵影响教学的连贯性
②学生学习状态不可控
3. 线上教学“化弊为利”
2.线上教学的“弊”
①网络拥堵影响教学的连贯性
②学生学习状态不可控
3.线上教学“化弊为利”
①针对网络拥堵,采用多种线上教学手段相结合
当会议直播类网络拥堵时,就可以配合微信群进行教学,把需要讨论的内容通过微信群完成,通过微信小程序检查出缺勤、听课笔记、作业等更实时高效。
②针对学生学习状态不可控,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即便是微信群同样也能“见其人,闻其声”,如在欣赏古典名著时让学生录讲故事视频,在学习古典诗词时学生放诵读的音频,都能很好的调节情绪,调动积极性。
总之,线上教学还有很多提升空间,作为教师我们愿意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张明非 《现代汉语》主讲教师

前三周用班级微信群,后来分析短语及句子的结构关系结构层次需要板书示范,我又用了腾讯会议,这样边画边讲,效果更好些。每节课提前进入课堂,组织签到,保证准时上课。备课比线下上课时付出的更多,准备得更充分,认真上好特殊时期的每一节课。课上多提问,多互动,是学习效果的反馈,也是对学生听课情况的监督。有针对性的布置适量作业,检验学习效果。课上抽时间指导同学们练习3500常用字,为过关做准备。
胡莺 《古代汉语》《教师口语》主讲教师

在《教师口语》课上,除了课上随机邀请学生连麦,进行当堂训练外,为了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效果,特别是为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做准备,我针对班里学生个人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布置于段或命题说话的作业,要求学生单独发送,做到点对点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提升了自己说普通话的水平,也提高了练习说普通话的积极性
在《古代汉语》课上,设置学生制作课件,然后通过屏幕共享、学生连麦讲课的方式,讲解教材中富有内容情节的古文篇目。每位学生讲解结束后,都会对其讲述内容、课件制作和普通话发音提出参考性建议,以帮助学生提升讲解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有关篇目,借助网络资源,播放相关视频。如结合《孙子兵法·谋攻》和出自《史记》的《孙膑》播放《典籍里的中国》之《孙子兵法》视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上课的兴趣。
陈洪妍 《儿童文学》主讲教师

为提升学生在线上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QQ群屏幕共享直播功能与他们展开互动:在课程中设置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借助连麦方式与同学直接语音交流;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思考反馈;利用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号召学生将电子作业同步上传到qq 群文件中实现全班共享,并适时实施课后辅导等等。学生们始终绷着一根弦——“课程有任务需要按时去做,否则我就落后了”。让班级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认真思考并积极参与的机制。
王梅 《大学语文》《教育写作》主讲教师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线上教学成了常态。说句心里话,线上教学要比线下教学累太多了。但是每次课都是在想着,怎么样能抓住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效率最大化。为此,我每次课前都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上掌握好节奏,师生充分互动,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结合时事与学生进行精神、思想上的沟通,勉励学生越是在非常时期越要自律,越不能懈怠,充分做好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争取一有机会考试就“一把成”。想到学校有那么多领导、同事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作为我们普通教师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工作也是在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担当。线上教学的一个学期终于就要结束了,期待下学期能重返校园。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教育要“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教师职业美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影响,主要以“陶冶”与“激励”的方式实现。在学校封控管理的几个月里,我们和学生“云端守望”,通过多渠道的对话,交流,共同完成学业,用“生命点燃生命。”